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 > 正文

热讯:中秋,桂花香

  • 2022-09-08 16:06:15 来源:腾讯网

中式

君语

+


(资料图)

秋八月、金钱夜落、丁香紫。白萍开彻、桂香飘。可取之载酒。我之闲,在春收柳茵褥、夏剜莲房碗、秋载桂花酒、冬纳梅花帐。此皆为应时令所期也,家中桂花已开,拟此文,赠诸君一篇香甚。

01

/

桂 有 真 香

桂多生于中国南方,其丹桂、金桂、银桂等多种,以其色红、黄、白而得名。

临近中秋秋八月,桂花便开了,故又将八月称为“桂月”。今日北方桂花,都非原本,多是嫁接之物,却也不碍其香。

汉武帝破南越,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树数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荔枝、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

汉武帝问东方朔:“孔、颜之道德何胜”,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君子有真香,无过与兰贵。

02

/

桂 有 真 意

桂音谐“贵”,有荣华富贵之意。有的习俗,新妇戴桂花,香且“贵”。桂与莲籽合图,为“连生贵子”;桂与寿桃合图为“贵寿无极”等等。

历来将科举高中称为“月中折桂”、“折月桂”。旧称子孙仕途昌达,尊荣显贵为“兰桂齐芳”。

五代时燕山的窦禹钧生五个儿子,相继成材。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

此事为《三字经》所录“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妇孺皆知。

古人以登贤书比蟾宫折桂,此事盖起于晋,昔日晋武帝在各地大肆选拔人才,郤诜被选中,后来升为雍州刺史。

武帝在东堂巡游时接见了郤诜,问他自己感觉如何。郤诜回答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03

/

前 人 吟 桂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也蔚然成风。

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

①沈南萍 桂鹤图局部 ②吕纪 桂花山禽图局部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他曾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人言以杭州有四异,其中一异便是:天下桂花皆无子,独杭州桂花有子,翠香可爱,而今见桂皆有子。

而晚唐名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包括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

恽寿平 桂花扇页中的金桂与丹桂

其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的别墅中。桂喜素厌腻,适于成长在无油腻的书院、寺庙中、家宅庭中不茂。

古人种桂花,不喜夹杂其他种类的树。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树下土地要平整如手掌,干净清洁,这样桂花坠落于地,就可以取来做食物。

04

/

前 人 食 桂

江南有食用桂花的传统,将桂花收集起来,加盐或糖腌渍封存,煮在酒酿圆子里,或用来制桂花糖藕。

清代的《花镜》中说桂花的食用:“花以盐卤浸之,经年色香自在,以糖舂作饼,点茶香美。”

古人谓桂花为百药之长,所以用桂花酿制的酒能达到“饮之寿千岁”的功效。此酒名曰桂浆,浆如脂,香甚。

宋人刘过《唐多令》词云:“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应有寿千岁返老还童之意,值得一说的是,刘过,字改之,过而能改之。

除了桂花酒,还有桂花茶,秋日桂花入茶为清供之最,香生一室,菊英次之,二花相为先后,可备四时之用。

余前几年,曾与金陵瞻园,见庭中桂数株盛开,芳馥袭鼻。吾乡门前亦有桂花,年少所植,今年依约应如此。

我说的桂花的时候,

常喜欢用“喷珠团香”,差几秒就开了,

或者说"喷香团珠"就是图上的样子。

标签:

推荐阅读

世界微动态丨秋天,丰收是没有边界的

□桑洛秋天,丰收是没有边界的。清晨,樱花大道旁的一道田埂上,一位陈姓的师傅在那里看着他那一亩多的金黄

世界看点:两个馒头,换一个敦煌经卷,你信吗?

敦煌藏经自1900年发现后,经卷的流散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有外国探险家劫掠的,有政府官员公然索要的,

环球实时:去远了,依然的姿态,再见的形容

右起:吕胜中、苏新平、马修巴尼左起:吕胜中、尹吉男、徐冰,在老美院被大家称为“三剑客”中国著名艺术家

【全球播资讯】扬州哪里可以学京剧?记者寻访——

京剧有国粹之称,其表演、器乐、唱腔广为人知。扬州也有不少京剧爱好者,各类剧场、公共文化场馆、社区活动

【当前独家】史云贵:数字令 故乡吟 悟心扉

NO 13886▼作者:史云贵热门天南地北洪江人大拜年丨洪江古商城夜景烟雨洪江震撼来袭丨《我和我的祖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收藏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