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
(资料图)
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说,人类的生命本源是共同的,最终理想亦是共通的。
中西相遇,是两个文明圈的撞击。
朱小凤丨文
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展现着何种迷人的表情?河大卫周末特别策划——世界文化中的中国模样,从琴棋书画诗酒茶里,让我们一起慢慢揭开那个答案。
春意浓浓,草长莺飞;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今天咱们聊聊火遍世界的中国茶。
01
茶Cha
待到春风二三月,
石垆敲火试新茶。
莫负春光,且饮春茶。
从远古以茶充饥到“神农尝百草”,从“南方之佳木”到“从来佳茗似佳人”,小小的一片绿叶孕育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茶的英文叫tea,但你知道吗?目前全世界有5000多种语言,然而在众多的语言中,茶的读音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
除了少数地区之外,全世界的茶实际上只有两大类读法。
一种与英语说法tea类似,比如西班牙语中的té和阿非利卡语中的tee。另一种是cha的读音类似,例如印地语中的chay和俄语中的чай 。
那么问题来了?茶为什么有两个读音呢?
这还要和丝绸之路与茶的关系说起,汉代是茶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朝代,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茶叶贸易,这也是丝绸之路开始出现并逐渐兴盛的年代。
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把茶称为“cha”,所以从陆上丝绸之路运输的茶叶,所到之处几乎都读作“cha”。
这片来自中国的神秘树叶,穿越中亚,最终在波斯语中变为“chay”,在俄罗斯变为“чай”,它甚至传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斯瓦希利语中称为chai。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之外,东亚的一些国家也将茶读作“cha”,因此日语和韩语中,“茶”的说法也以cha为基础。
在日语中,直接使用了“茶”这个汉字,绿茶叫matcha(抹茶);在韩语中,茶写作“차”,读作“cha”;所以,日语和韩语出现茶这个词的历史可能比波斯语、俄语更久。
02
茶Tea
那茶的另一个读音“Tea”又是源于哪里呢?答案是中国南方。
在海洋贸易的推动下,原先只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的中国茶叶有了新的运输途径,那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茶叶乘着西方人的帆船漂洋过海到了欧洲,这种沿海方言的发音也被带到了欧洲。
最先把茶读作“Tee”的是擅长航海的荷兰人,在17世纪,荷兰人是欧洲和亚洲之间主要的茶商。荷兰人在东亚主要使用的港口位于福建和台湾,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把茶读作tee(闽南语),如今南洋的肉骨茶就叫bak kut tee。
于是经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有了如今法语中的thé,德语中的Tee和英语中的Tea。
03
中国茶
透过“茶”的两个读音,我们似乎看到了千年前,经由两条丝绸之路,一杯香气氤氲的茶,勾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将中华文化顺着绿绿的茶叶带向广阔的世界。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后来流传日广,逐渐形成风气,到了唐朝,饮茶之风盛行。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的习俗。
饮茶和品茶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隋唐煮茶、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元明之后泡茶……
在我国,漫长的种茶、制茶、饮茶和茶俗的历史,已成为一条支系发达、水量充沛、繁星闪烁的文化之河。
一片叶子跋山涉水、漂洋过海,一个崭新的世界开启,那是中国茶。
但除了茶的日常功用之外,中国茶还传达了润物无声、包容并蓄的理念,单看“茶”这个字就禅意无限:人在草木间。
品茗话天地,赏花悟人生,茶是天人合一的圆满境界,也告诉人们:人生如茶,经历煎熬才能品味甘爽!功名与浮沉,荣辱与炎凉,苦乐皆由心生,而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迎新
标签: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说,人类的
地点:博物馆 人物:老白,小白事件:白字先生的日常之N小白:老白,老白,这是什么字?老白:这个字么,
晚春木香花美诗六首:黄香千叠最宜春,幻作人间黄玉花有一种类似蔷薇的攀爬植物,在晚春开放,然而它们比蔷
我的艺术世界总是从某个奇幻宇宙中展开的。在一个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时空里,任何被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无需
人生应该富于美感对万千事物之美的感受与欣赏给我们带来情感的愉悦、精神的共鸣、心灵的滋养本刊特别策划“